閱讀進度0%

兩岸開戰,臺灣慘勝或險輸?視覺化 24 次關鍵兵推:陸、海、空戰果全分析

兩岸開戰,臺灣慘勝或險輸?視覺化 24 次關鍵兵推:陸、海、空戰果全分析

閱讀時間 10 分鐘

報導重點摘要

  • 美國智庫 CSIS 在 1 月 9 日發表臺海戰爭兵棋推演報告,推測 2026 年中國武力犯臺的結果。READr 將這 24 種兵推狀況視覺化,瞭解不同條件下可能發生的情形。
  • 兵推結果顯示,只要有美國的幫忙,中國不太可能獲勝。只是勝利背後,無論是哪一方都要付出極大代價。
  • 兵棋推演報告背後有許多含義。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認為,這份報告可能讓美國跟盟國強化對中國的嚇阻力量,在軍事、經濟、外交上,與盟軍更緊密合作;同時,也讓中國知道,如果發動兩棲登陸戰爭,並不會成功,反而影響政權穩定性,達到政治嚇阻效果
2023-02-16 更新
此報導發佈於 1 月 19 日,使用的是美國智庫 CSIS 於 1 月 9 日發佈的兵推報告。後來 CSIS 更新了部份內容,目前網站上已是最新版本,與 READr 撰寫報導時使用的資料不同。變更處如下:
  • 在預設情境下,美日盟軍的空軍損失數字從 454 降至 382
  • 悲觀情境下,美日盟軍的空軍損失數字從 646 降至 645
  • 各條件的影響性分類,依照等級分別為:決定性影響、重大影響、顯著影響、邊際影響;新版報告將「邊際影響」與「顯著影響」合併
  • 悲觀情境的推演結果,中國原有 3 次推演最終失敗,新版為 4 次;原有 3 次會陷入對中國有利的僵局,新版為 2 次
臺海衝突日漸升溫,美國智庫 CSIS 在 1 月 9 日發表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役」的臺海戰爭兵棋推演報告,推測 2026 年中國若以武力犯臺、企圖登陸臺灣的結果,而在 24 次的不同條件設定下,臺灣、美國、日本的盟軍,幾乎都能成功阻止中國攻下臺灣,但卻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包括美國及其盟國損失數十艘船艦、數百架飛機、數萬名軍人,美國失去全球地位,而臺灣的基礎設施、經濟也遭受重創。
READr 將報告中的 24 種場景、條件設定視覺化,包括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對臺灣不利/有利的情況下開戰、臺灣孤軍奮戰、最壞情況等,軍事專家皆指出,臺灣應該加強軍備力量、美國更應善用日本基地等,強化備戰狀態。

你想看怎樣的戰爭推演?

預設情境(最有可能發生)

悲觀情境(對臺灣不利)

樂觀情境(對臺灣有利)

臺灣孤軍奮戰

最壞情況(有盟軍協助中國仍勝利)

避免慘勝的備戰方向:強化地面部隊、善用日本基地

在 24 次的兵推場景中,主要分為基礎、悲觀、樂觀、臺灣孤軍作戰、最壞情況,但大多數場景推演的結果都顯示,美國與盟軍合作就能成功阻止中國入侵,只是付出的代價高昂,而這能讓美國思考如何調整策略、兵力部署,讓未來戰爭觸發時,能夠降低損失,避免發生兵推預測的「慘勝」。
這份報告就提出數點建議,指引美國、臺灣未來的戰備方向,例如第一點,臺灣必須堅持守住中國解放軍登陸抵臺的第一陣線,並建議臺灣強化地面部隊。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指出,目前兵役延長就是強化後備動員力量的方法之一。
第二,「臺灣不是烏克蘭」,美國平時就應該提供臺灣足夠的武器,報告中更提及,臺灣訂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但交貨緩慢,美國應該要有急迫感,加快軍售進程。對此,翁明賢解釋,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可以透過北約盟國持續輸送武器,但臺海戰爭一旦開打,中國一定會先封鎖臺灣海域、空域,讓盟國的武器、補給物資進不來,臺灣等同獨立作戰。
不過,上個月美國參議院通過「2023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2023),授權在 5 年內向臺灣提供 100 億美元無償軍援,及為臺灣建立「區域應變軍備庫」,翁表示,美國這項法案其實就呼應了報告的建議,戰爭時期,美國要協助臺灣抵抗解放軍,就要做好即時的準備,加快進程。
此外,為因應中國兩棲部隊登陸臺灣,美國也必須善用其在日本的軍事基地,翁表示,美國平時就要強化跟日本的軍事外交關係,日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美,也是強化盟邦的一種表現。
翁明賢強調,如果要避免美日台付出慘痛代價慘勝的結果,現在就必須做好準備軍事能量,嚇阻解放軍武力犯臺。

美國會實際參戰?學者:有共同利益,不會循烏克蘭模式

不過,該份報告是模擬美國實際參戰的狀況,但外界也擔心一旦爆發臺海戰爭,美國或許會採取烏克蘭模式,僅採取軍援。對此,翁明賢認為,臺灣是第一島鏈重要的價值跟中心,戰爭若開打,是攸關各國共同利益,因此美國會不同於在烏克蘭的做法,會傾向實際參戰,美國總統拜登過去也在公開記者會上表明,若中國武力犯臺,發動統一戰爭,美國有義務制止這場戰爭。
「美國是戰略模糊、戰術清晰。」翁表示,美國在政策上對臺海議題不會講得很清楚,避免衝突升溫,這是戰略模糊,但美國已經著手準備提供臺灣更多彈藥、在臺灣建置軍備庫、強化與日本軍事合作,這就是戰略清晰,也是美國介入臺海爭議的具體明證。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指出,中美日臺架構已經定型,美國、日本會援助臺灣,中國會持續武嚇台灣,短期內不會改變。「臺美關係更緊密,並不只是因為捍衛民主價值,更重要是的實質利益關係。」
「臺灣對美國、日本、韓國,都太重要了。」他舉例,日本、韓國有大部分石油運輸,需要經過臺灣周邊,如果失去臺灣,日韓海上交通線就岌岌可危;在軍事防禦上,中國潛艦需要繞過臺灣南邊的巴士海峽,才能進入太平洋,對美國本土造成威脅,若中國有所作為,臺灣的雷達能提早偵測,協防美國,所以臺灣的生存跟美日韓都有共同利益。

一旦開戰臺灣海空軍武器全數被摧毀?學者:應平衡對稱與不對稱戰力

此外,該份報告指出:「臺灣都一直花錢購買昂貴的軍機跟戰艦,但它們通常在戰爭一開始就會被中國通通摧毀。」在多個兵推場景設定下,臺灣的海軍、空軍也在第一時間被中國殲滅。
對此,翁明賢認為,中國解放軍犯台模式多元化,不僅有兩棲部隊登陸,臺灣應該平衡發展「對稱」及「不對稱」力量。
對稱力量指的是傳統武器,能與中國抗衡的戰機、飛彈、船艦等,價錢較昂貴,他舉例,如果沒有足夠的戰艦可以巡弋保護臺海,「解放軍船艦會侵門踏戶,因為你沒有足夠對稱抗衡的力量。」
不對稱力量則是透過電子戰、無人機、小型機動武器等,當中國兩棲部隊登陸臺灣時,透過不對稱作戰結合臺灣地形,讓中國難以攻下臺灣,「未來戰爭開打,一定是電子戰、資訊戰先行,誰能夠制止對方能量,就能掌握戰爭先機。」
「臺灣一直糾結要對稱還是不對稱,有人認為就算想『對稱』,也無法『對稱』,臺灣與中國軍事力量差異太大。」不過,翁明賢強調,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放棄對稱力量,「等同放棄海域、空域,也等於放棄臺灣防衛力量。」因為臺灣是海島型國家,一旦被海空被封鎖,將會造成武器補給困難,也會使臺灣內部分化、人心渙散,「有些學者提出臺灣應該放棄海域、空域,進行地面游擊戰,但等到解放軍已經登陸臺灣時,戰況會非常激烈,不只是臺灣的損失,也是美國、全世界的損失。」
蘇紫雲也認為,機場、港口是很大的目標,在作戰時容易被攻擊,但並不代表臺灣不需要軍機、軍艦,「軍事策略是交響樂,戰爭時期可以依靠不對稱戰力,例如防空飛彈、反艦飛彈等低成本、機動性武器,但若中國軍機繞臺,我們仍需要軍機軍艦抗衡。」
他強調,目前國軍這幾年有往不對稱戰力方向發展,2021 年時,立法院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特別預算 2400 億元,優先採購飛彈系統、防空系統、高效能艦艇等,但補足不對稱戰力後,仍必須繼續投資傳統的戰機跟戰艦。
蘇紫雲指出,該份兵推報告,透過高估中國軍力,假設最壞情形,臺灣若在獨立作戰仍能取勝,包括增加中國成功登陸難度、就算登陸也能切斷中國補給線,讓登島部隊變成孤軍等,「臺灣調整國防資源方向,防衛成功的機率其實高於兵推結果。」

戰爭有變動因素 中國認知戰、攻臺策略轉變都會改變戰況

不過,戰爭仍有許多變動因素,是兵推難以預測的,翁明賢舉例,該份報告參考過去諾曼第登陸、福克蘭戰爭等,推測解放軍登陸臺灣的模式,「但這些設計都有局限,如果參數改變,結果可能會跟著改變,例如臺灣增加地面武裝部隊力量、中國第四艘航母出現、美國建立亞洲軍備庫,戰力不同,相關變數都會跟著有差,我們要準備的方向就會不同。」
翁明賢進一步指出,中國採用兩棲登陸侵臺是最慘烈的方式,如果中國改採封鎖金門、馬祖,或是直接飛彈攻擊、海空封鎖等,甚至像之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時的包圍軍演,「當時中國並沒有強硬封鎖海上通道,但其實最大影響是臺灣國內民心,覺得戰爭開打了,這才厲害。」
翁強調,中國長期對臺進行認知作戰,「他就是要削弱我們的抗敵意志,讓你覺得再怎麼準備都沒用,解放軍就是比較厲害,你根本不用抵抗,很多人可能就會一走了之,對中國來講,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讓臺灣臣服,是他最大的戰略思考。」
即便此次兵推報告,都假設臺灣會頑強抵抗(因為沒有這個前提兵推就無法進行),但他們也在報告中提到,由於近年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時有所聞,臺灣的反抗意志其實是未知數。
蘇紫雲則認為,臺灣要打贏這場戰爭,持續作戰能力是關鍵,其他國家要有回應時間,才能來得及協防,像是美軍在日本的基地,需要 45 分鐘才能抵達臺灣,這是協防的關鍵,「臺灣必須要有防衛韌性,強化自己的持續性戰力。」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幾份兵推報告都顯示,中國軍力正快速增加,2027 年中國就有能力攻擊臺灣,「但有能力攻擊臺灣,不代表可以佔領臺灣。」且兵推結果都顯示,美國、日本很有可能參戰,因為涉及共同的安全利益,而臺灣自我防衛能力是最後勝利、降低盟軍損失的關鍵。
兵棋推演報告背後有許多含義,翁明賢認為,這份報告能讓美國跟盟國強化對中國的嚇阻力量,在軍事、經濟、外交上,與盟軍更緊密合作;同時,也讓中國知道,如果發動兩棲登陸戰爭,並不會成功,反而影響政權穩定性,達到政治嚇阻效果,「就是要解放軍不要輕舉妄動。」
翁明賢強調,兵棋推演最重要目的就是突顯問題,避免未來發生問題時,沒有應變能力,臺灣能做的就是儘早最好準備。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訂閱電子報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