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六都執政成績單:新北、臺中】新北重交通忽視社宅 臺中「媽媽牌」逾半數育兒政見落空

【六都執政成績單:新北、臺中】新北重交通忽視社宅 臺中「媽媽牌」逾半數育兒政見落空

閱讀時間 17 分鐘

報導重點摘要

  • READr 今年推出「政見不失憶」選舉政見協作平臺,希望透過眾人之力收集候選人的選舉政見,為未來的監督留下基礎。為了讓大家暸解政見的重要性,我們回溯了現任六都市長 2018 年的選舉政見,並一一檢視其兌現狀況,共分為三篇推出,此篇為第三篇。
  • 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最多政見的類別為都市建設及族群,包括整頓塭仔圳、五股垃圾山等違章工廠群聚地,不過環團認為執行手段過於粗糙,等於是讓違章工廠問題外溢到其他縣市;族群政策上,侯友宜關注新住民議題,提供就學、就業、創業上的政策協助,但實際成效還有待觀察。
  • 新北市在交通及房價議題,被視為最大困境,在交通政見上,侯友宜力推「三環六線」,但其中三線仍在規劃中,且新北市將接手環狀線經營,恐加劇財政困難;在居住政策上,時代力量認為新北市在推動社宅不及格。
  • 臺中市長盧秀燕競選期間大打媽媽牌,但實際檢驗有過半政見至今未達成。過去臺中市頻繁發生重大兒虐、治安事件,議員批看不見市長的改進的決心。在實際育兒政策上,地方團體也批評市府花預算充數字,但實際用質化方式檢驗政策仍「不夠細膩」。
  • 臺中市今年突出空污改善相關政績,但卻遭批評法制慢半拍,過度淡化氣候因素,對長期環境改善幫助不大。
2022 年九合一大選即將到來,各縣市也即將選出新任縣市首長。無論是新的挑戰者、還是尋求連任的現任縣市長,無不端出眾多政見來吸引選民投票。關注此次選舉的同時,我們也想帶你回到 4 年前,當時被喊出的政見實現了多少?READr 回溯現任六都市長 2018 年的選舉政見,並訪問專家、學者評論其實績與爭議。
六都之中,新北市、臺中市為國民黨黨籍首長尋求連任的縣市,過去 4 年,兩位首長施政正反評價不一,新北市長侯友宜最常提及的政績就是塭仔圳、五股垃圾山改革,但環團卻認為處置手段太粗糙;臺中市長盧秀燕標榜媽媽市長形象,育兒政策卻接連受批評。
READr 回頭檢視其競選時期提出的政見,從都市建設、交通、育兒、居住、空汙議題,看這兩個縣市的實際困境與改變。

侯友宜打四年政績牌 議員:大多是替前任收尾

新北市居住人口數佔六都之首,市長侯友宜 2018 年提出的政見主軸就是「安居樂業」,從政見數量來看,他最重視「族群政策」及「都市建設」,族群政策針對新住民、原住民、客家提出不同政策,都市建設則積極進行「三環六線」、「都更三箭」等,以捷運帶動城市發展、主幹道沿線都更、優先協助危老建築
2920_01
侯友宜在今年 11 月 11 日的新北市長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上,一一細數其政績,對自己的施政很有信心。像是透過捷運三環六線,連結城市交通,完成後每 10 萬人將享有 3.8 座車站,超越東京、首爾、新加坡等國際大城市,「將以新北市為核心串連北北基桃 1 千萬人口捷運生活圈」。
侯友宜強調,過去 30 年來讓在地居民不敢走進的五股垃圾山,背負城市毒瘤的惡名,甚至還是治安死角,他上任短短 2 年,便將違建全數拆除;過去 50 年不變的新泰塭仔圳,有近 400 多間違章工廠,他與市府團隊不斷溝通協調、輔導拆遷,創下零抗爭紀錄。
「2030 的新北,就是北臺灣中心,更會是臺灣的重心。」侯友宜喊出口號,將從產業布局、居住環境、觀光休閒及交通軌道建設方面著手,用都更(點)、軌道建設(線)、解決面對(面)的問題。
不過,新北市議員戴瑋姍認為,侯口中的政績,大多數都是在幫前任市長「收尾」。戴瑋珊提到,「到目前為止,侯友宜大部分還是延續前市長朱立倫的政績,完成收尾的工作,比如三鶯線、淡海輕軌等。」
而對於三環六線中的汐東線,位於人口密集區,橫跨新北、臺北地區,「到現在都沒什麼動靜,應該是雙北市長彼此都沒特別積極溝通,可能兩個人都想選總統,沒有以城市作為願景,一直都沒有太大進度。」

實績:交通建設很積極 但恐成下一個錢坑

至於侯友宜另外喊出的三線,包括五股泰山、八里、深坑輕軌,戴則質疑,「很多都是畫大餅,沒有評估實際可行性,真正要蓋的時候,可能都是 10 年、20 年後的事情,我覺得距離民眾相對比較遙遠。」
此外,戴瑋姍指出,新北市政府一直要把捷運環狀線接回來自己做,明年一月就會完全由新北營運,「但環狀線就是個錢坑,載運量低、營運狀況不好,新北硬要收回來做,他到底能不能經營好是個問題,讓人蠻擔心。」
今年 8 月議會質詢時,民進黨籍議員李坤城就質疑,環狀線虧損將近 10 億元,新北市接手營運權,是接手爛攤子,環狀線營運權過去在北捷手上,虧損卻算在新北的頭上。
「就連目前新北經營的淡海輕軌,也都在虧錢,加上接手環狀線,這會是未來新北很大的財務黑洞,等於每年都要把人民納稅錢拿去補這個坑。」戴瑋姍認為,新北市府積極接手環狀線,是為了進行捷運場站周遭的開發利益,「但對民眾到底有沒有受益,我們保著比較擔心的態度。」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副執行長、議員參選人彭盛韶也認為,環狀線最大挑戰確實是財務,面對新北軌道建設自償率過低的問題,市府應該借鏡臺北市捷運局的經驗,誠實提出可行的財務模式,例如公共運輸環境的改善配套、找出可攤提偏鄉的高運量路段,而不是只推給「疫情衝擊搭乘意願」。
另外,彭盛韶觀察,新北的塞車和停車問題依舊未解決,每年 4.8 萬件機車事故,凸顯道路設計問題,但未見市府正視,只看見交通局沈溺於強力推動「區間測速」,4 年來看不見侯市長對新北整體交通治理的新觀念和執行力,相關建設對於交通問題的改善自然也非常有限。

塭仔圳開發惹議  民團:新北市將違章工廠燙手山芋丟給其他縣市

除了軌道建設,新北市府也積極宣傳其大刀闊斧整頓的塭仔圳重劃區、五股垃圾山。不過,戴瑋姍指出,侯友宜將其視為重大政績,但實際對當地居民來說,一下趕走 4000 個工廠、失去上萬個就業機會,「他(侯)都說塭仔圳重劃從來沒有抗爭跟阻礙,但當地居民抗議非常多次,他等於把傳統產業都趕走。」
戴瑋姍補充,根據自救會統計,塭仔圳有一半廠家放棄經營,有些則跑到樹林、桃園重新設廠,「新北大量把產業趕走,造成就業困難,當地居民只能重新找工作等等,對於塭仔圳來說,非常不堪,他只是把負面聲音壓下,不代表民眾沒有反彈。」
侯友宜不斷強調要讓新北市成為安居樂業的城市,但戴瑋姍認為,「要安居樂業得先賺錢,大量拆除產業聚落,導致民眾搬離新北市,就會覺得新北市不容易安居啊!」
「明明就超多抗議聲音,我超沒辦法接受這件事情!」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專員黃子芸指出,初期塭仔圳的聚落,有許多抗議聲音,但新北市府就讓抗議的人,排除開發範圍,卻變成零碎的空間規劃,「這其實是非常粗糙的處理方式,但的確也讓原本對開發有不同看法的聲音,就此消失。」
她認為,從整體空間規劃來看,其實應該花時間協調、整合,共同討論這個地方需要什麼類型的開發,同時保存聚落,也提供開發區。
塭仔圳除了舊有聚落,也存在大量違章工廠,過去接收從三重、新莊副都心開發過程中,被強硬拆除的大批工廠,如今塭仔圳也面臨拆除命運。
「他就是推土機式的開發,大規模地拆除,整片開發成住商用地。」黃子芸指出,塭仔圳過往幾十年都是違章工廠聚落,但當地的未來發展,卻完全排除這些工廠。
黃子芸解釋,塭仔圳裡的違章工廠,也曾想要尋求合法途徑,找尋其他合法工業區的土地或廠房,但新北市目前的工業區不足,或是不符合這些小工廠的型態、負擔能力。相較於有些縣市已經陸續推出只租不售或是小型的產業園區,以符合這些小型工廠的需求,新北市卻沒有開發類似的產業用地。
「從新北市相關產業發展政策來看,他們就是想要捨棄、趕走他們認為端不上檯面或是認為產業發展沒有競爭力的廠商,『你要去哪我不管,但不能在我新北市』。」黃子芸直指,這些工廠在拆除過程中,有將近一半消失,另一半外移到其他縣市,變成其他縣市要面對的燙手山芋。
黃子芸也觀察,新北市接下來會繼續進行蘆洲、五股等地的開發,未來工廠可能會有另一波遷徙及消失。

族群政見居六都之首  時力:方向正確,但具體改變仍待觀察

新北市新住民人口約 11 萬人,居六都之首,侯友宜政見裡,也為此提出多項政策,例如設立新住民就業諮詢平臺提供微型創業貸款協調補校假日加開學習課程等等,侯友宜更曾公開表示,「新北市是全國最友善新住民的城市。」
「國民黨政府真的非常重視新住民,但重視的方式,比較像是定期辦活動、給預算,真的有讓新住民生活因此比較順遂嗎?好像也沒這麼窩心。」戴瑋姍質疑,每年新北市府都會為新住民辦活動,但實際到底做了什麼明確政績,自己看不太出來。
彭盛韶則表示,從項目上來看確實達標,方向也是正確的,但具體如何影響新住民生活,還需要市府提供更多資訊。例如「新住民創業微型貸款」,究竟貸出多少件?協助新住民創業成效為何?目前並未看到相關資訊,而新住民一站式服務的使用率,是否有效改善服務效率,也同樣需要更多資訊。

新北市房價議題被漠視  時力:社宅是侯市長成績單上最大的紅字

侯友宜內任大推都市建設及族群政策,但社會住宅相關進度卻被認為「不及格」。雖然侯友宜在今年的政見發表會上,細數社宅相關政績,包括 2017 年至 2024 年的社宅規畫,新北市與中央合作目標完成 3.3 萬戶,新北市興辦社宅 3.4 萬多戶,已符合計畫目標。
但戴瑋姍認為,目前新北市正在出租的社會住宅,都是朱立倫時期留下來的政績,在侯任內,市府並沒有拿出任何一塊市有土地興建社宅,目前都是用中央國產署的土地、用中央的錢去蓋,甚至侯市府還計畫賣掉板橋民權段青年社會住宅,讓戴痛批:「中央蓋的拿去租,市府蓋的拿去賣?欺騙市民要蓋社宅,蓋好再轉手賣掉!」
「社宅是侯市長成績單上最大的紅字。」彭盛韶也直批,除了侯友宜先前喊過「不再新建」社宅,等於直接讓過去政見跳票以外,其任內社宅也「被消失」,包括板橋民權都更、舊新莊派出所公辦都更案等,其中永和大陳公辦都更案分回戶已經開始標售,每坪 61 萬起跳,讓新北的年輕市民更加望屋興嘆。
彭盛韶強調,長期困擾新北市民卻不被重視的議題就是房價,新北市房價所得比長年高居全國第二,這兩年再度飆破 12 倍,意即要不吃不喝至少 12 年才能購屋,空屋數更是全國第一,但新北市政府和議會卻很少著墨,囤房稅自治條例依舊難產。
根據 OURS都市改革組織調查居住正義問卷,僅 28 人回覆(新北市議員參選人數 129 人),彭盛韶直指,「這個房間裡的大象,真的只有不拿建商好處的人才能誠實指出來。」

侯市府施政成績單 長期執政是優勢還是包袱?

「我覺得表面功夫大於實質改變。」戴瑋姍如此評價新北市府這 4 年施政,今天大家看到新北市好像有在改變跟成長,比較多是前任市長過去種的種子,慢慢成長結出果實,實際上,侯市府並未做出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改變跟擘劃。
彭盛韶則認為,侯友宜在 2018 年以前擔任過 8 年的副市長,對於各項市政計畫的規劃進度和可行性高,這當然影響他當時提出的政見,以及後續兌現的比例,這部分確實是優勢,並且發揮地淋漓盡致。
「但這些政見的兌現,是否讓新北市民感受到對應的生活改善,就是個問號。」彭盛韶表示,侯友宜可能因為必須背負國民黨先前 13 年的執政包袱,整體基調比較偏向「好還要更好」,無法直指交通、房價、都市計畫等更根本的問題,所以也無法從解決這些核心問題的角度,提出整體願景。
READr 於 11 月 3 日約訪新北市長侯友宜競選辦公室,針對資料與受訪者評論提出 6 個問題,截稿前未獲回覆。更多新北市長侯友宜 2018 年競選政見與兌現情形,請見「政見不失憶:侯友宜 2018 直轄市長選舉新北市」。

盧秀燕「媽媽市長」破功?育兒政見多元但達成率低

8 年前,民進黨籍的林佳龍以 21 萬票的差距,打敗國民黨在臺中連續執政 14 年胡志強;然而 2018 年,現任市長盧秀燕又以 82 萬票領先尋求連任的林佳龍,重新「綠地」變「藍天」。
以「媽媽市長」形象自居的盧秀燕,提出不少育兒政見,如「設法完成『手機遠端視訊』,讓父母可以隨時看到在托育中心的寶寶」「經過專業身心評估才能發給保母執照」「建立幼托業者評點制度、開設相關心輔課程」「成立跨局處、府會合作的『幼兒安全委員會』」⋯⋯而在她 2018 年的競選政見中,「育兒、青年」兩大類就佔了當年總政見數逾三分之ㄧ。但四年來執行成果如何,各界有不同的看法。
2920_02
時代力量臺中黨部政策專員王昱法指出:「盧秀燕市府任內,她最自豪的政策,一個是公托公幼倍增,一個是推生育補助:原本是一萬塊,今年一月開始變兩萬塊;然後又提出一個有小孩的租金補貼⋯⋯」細數盧秀燕的育兒政見,王昱法認為,並不是政府光靠一直花錢、給福利,就可以讓年輕家庭願意生養孩子。
「這些補助其實是杯水車薪。」同樣也有小孩的王昱法指出,現行政策,小孩給家人帶,一個月會有 5000 元補助;如果送托或是找保母,則有 8000 元的補助,「拿去跟當兵比,連當兵領到的(6000 元)都比一個媽媽或爸爸在家裡帶小孩拿到多。可是我們會覺得『一個照顧小孩的勞動價值,低於當兵打掃』嗎?顯然不會。」
「花錢,任何人都會。」他認為,執政者是要建立好一個兒少安全網,「讓年輕父母,除了願意生之外,還可以安心的養育小孩。」王昱法指出,施政者在做的不只花錢辦幼托,給予家長補助而已,「你要有辦法去做到安全網的補足,那才是一個有施政方向的人。」
「盧秀燕在政府預算上是滿高的。我記得教育第一高啦,第二是社福預算,⋯可是她的滿意度不高,為什麼?」長期監督臺中市政府的好民文化行動理事長林芳如指出,過去幾次臺中在天下雜誌遠見雜誌的施政滿意度評比,成績並不好。
林芳如強調,不能只從量化的角度檢驗政策,如果民眾的感受沒有達標,「那我想真的就是執政細膩度的問題,是質感的問題。」她坦言,市府非常愛量化宣傳,但人民感受不是這樣。

虐兒事件頻傳  臺中市府遭糾正

此外,臺中近年頻傳兒虐事件,監察院今年就兩度糾正臺中市府在兒童照顧上有失職,包括華興托嬰的虐童案,還有在教育局下轄場所發生的柔道摔童案,也讓盧秀燕「媽媽市長」形象受損。
「這些事絕對是衝擊民眾信心的。」林芳如表示,「市長一直宣稱自己是個『媽媽市長』吧?那當我們幼兒的狀況出問題的時候,民眾反應會比較強烈。」
「問題層出不窮,就代表它一定有結構問題,」市議員黃守達指出,結構問題不解決,就會持續發生,「你沒有辦法處理,那家長和托嬰中心、幼兒園之間的不信任,這個對立會越來越強.到最後你只能透過監控,監控讓整個環境變得更糟,教保員在充滿監控的環境只能照著 SOP(標準作業流程),沒有辦法做積極處理。」
無獨有偶,盧秀燕 2018 年競選時一度提出「落實不適任教保員通報機制、鼓勵自主通報、規劃『臉部辨識系統』」政見,後未被落實。「但我很開心它沒有完成。」林芳如分析,這類「好感政見」主攻市民的焦慮,看起來好像提出一個解方,但是實行起來會引發爭議。
林芳如指出:「托育必須建立在信任專業的基礎下,並不是外部的這個監視系統帶來信任,那個是不信任。那你引進的是不信任的風險,並不是信任的基礎。」
黃守達指出,市府的要務是如何改善教保環境,如何找資源。例如「提升教保員獎金待遇」「鼓勵優秀教保員留任」等,「為什麼會有不適任的人在?因為優秀的人不想留下來,這些都是要花錢的啊。」
他也強調,這不能完全苛責社會、教育局長,像社會局管轄業務多、資源少,教育局的經費也不足,「(局處)有專業有經驗,但沒有資源,怎麼辦?那市長就要去找資源來,就要橫向聯繫啊。」
教保環境或許需要長時間改善,但臺中市府連緊急的「修法處置」都受到質疑。
華興幼兒園虐嬰案後,時代力量臺中黨部就曾召開記者會質疑臺中市府裁罰過程輕放,裁罰金額也過低。王昱法指出,為此市府曾道歉並承諾修正,但結果卻只「修了 9 個字」,在兒虐裁罰基準加了「依違規次數處罰如下」,除此之外,包括裁罰基準條文內容與裁罰金額完全沒有改變。
對比當時市長出面道歉,市府還發新聞稿指出,將會找法制單位檢討裁罰基準,不能縱容。王昱法直言:「我不知道市政府他們的法務專家出了什麼狀況,這完全不能夠稱作是有心要來改變。」
「媽媽市長」形象破功,同樣是盧秀燕 2018 年競選重要口號的空汙議題(當時盧提出「市長換人,空氣換新」),各界也不埋單。
今年 6 月,臺中市府發新聞稿指出,臺中市空品達到國家級標準,以此宣傳空污改善有成。當時市府稱臺中 PM2.5 懸浮微粒已下降到 12.8 微克,不只在國內標準 15 微克內,更逼近美國的 12 微克。看似大幅進度的空品,林芳如卻直指,「那個時候就不是空污季(冬季)啊?」
她指出,全國空品 PM2.5 下降,臺灣也下降,這都是好事,「問題是你拿來拿期中考的成績,當成整個學年的成績,這是不 ok 的,這是欺騙市民。」看似大幅進度的空品,背後原因很多,有夏季的西南季風影響、疫情導致移動污染源變少,再加上去年缺水,今年多雨,也影響空氣品質。
林芳如提到,市府大力宣傳,稱空污防制有成,夏季看得到玉山,「你現在查 『盧秀燕 玉山』,就有很多標題很漂亮的新聞。⋯⋯但其實臺中夏天市區看得到玉山,這也是滿正常。」
王昱法指出,臺中市府有空污政策「先公後私,先大後小」,因此市府主要針對中火有限制,但實際觀察固定污染源排放,會發現近年在很多廠商在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上顯著成長。
「尤其鋼鐵業,主要是中龍鋼鐵和豐興鋼鐵,已經超越中火,成為現在 PM2.5 的排放第一。」他指出面對長期鋼鐵業的污染問題,過去早有討論,但市府直到今年 7 月才推出一個鋼鐵業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明顯慢半拍。
不只如此,市府《重大空污管制自治條例》日前因法規問題被議會退回修正後,再無下文。
「說(空氣)要換新,結果他一個《重大空污管制自治條例》四年都推不過。」接連批評,王昱法也感嘆:「我們是很希望可以講出一些她實際有建樹的啦,但真的講不出太多東西。」

給付式政策:創造效益還是發紅包?

另一個很容易被「量化」的政績,是預算補助。細看盧秀燕政見內容,編列經費、提高預算的政見並不少見,不只育兒政策,社會福利政策也是一類,如:恢復老人健保補助,提高教育及社福預算、提高弱勢公益的預算。
「發錢都不是問題,那重要的是發這個錢,有沒有再生產的功能?」黃守達則指出,臺中市府推出敬老愛心卡的計程車補助,促使原本待在家的長輩願意走出門,甚至呼朋引伴去醫院、逛市場,對他來說,這就符合再生產的功能,創造新的價值。
林芳如也提到,敬老愛心卡還有搭配 85 元的計程車補助,但這 85 元在市區接駁或許有幫助,但是對幅員遼闊的舊臺中縣區來說,「比如我要跨區就診,那麼長一段路早就超過 85 元。」
黃守達也舉出「臺中購物節」的抽獎預算為例,市府過去編了幾億預算抽獎,但抽完獎,錢不能引導回來促進經濟循環,「就是花錢,砸下去,水花濺起來,結果船過水無痕。而且不是只有我在罵,連國民黨議員也罵。」他認為,與其花 3.7 億辦抽獎,「不如去補貼商圈,讓他們一年辦個 100 萬規模的活動,我覺得這都比購物節好。」
在社會福利與長照政策上,除了補助與津貼的發放,盧秀燕也積極宣傳任內的「長照安衛計畫」「健康就診公車」、「社區關懷據點」。但王昱法指出,這些政績宣導,基本上都是照著中央的長照 2.0 的政策方向走。
他進一步指出問題,當政府鼓勵長輩去關懷據點,並在關懷據點提供服務,「那我們有沒有足夠好的、對長者友善的交通環境?」王昱法認為,如果在交通的配套上,沒辦法對長輩友善的話,那只去宣傳關懷據點,「我覺得這個是蠻空泛的。」
王昱法還提到,過去時代力量在臺中所接受到的陳情,高比例是長照機構的勞資糾紛,臺中照服員的勞動條件相當不好。當家人沒辦法照顧,長輩去日間或全日的長照機構,「在這樣的機構裡,如果沒有好的勞動條件,那是不是更容易發生意外?」
「所以你看,他親子政策說公托公幼倍增,長照政策講說關懷據點,這都是他錢花下去,有一個單位、有一個設施在那裡,可以拿來當政績。」但這些並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改善市民生活。

「公務員式」治理,議員批臺中願景不足

綜觀盧秀燕的施政,林芳如認為「沒有願景」、黃守達則認為「沒有決心」。
林芳如以臺中重要的文化建物「天外天劇場」遭民間違法拆除為例,天外天保存運動持續 5 年以上,最終敵不過城市開發的腳步,「其實如果市政府,在公權力還有願景上面,沒有堅持,或者是沒有自己的價值的話,其實它是沒有辦法抵過都市開發腳步,就會變成一個橡皮圖章。」
黃守達提到,從文化、空污或治安事件,看不見市長的決心。「兒虐案件後,你可以看到他的新聞都是去慰問,軟性的、溫暖的。」市長卻沒有提出解決的對策,「盧秀燕就是不願意做這種宣誓嘛,因為她一直都是在用那個媒體人的角度來思考。」
「目前為止,每一次治安事件都是警察局長親上火線⋯⋯以前大家會笑,胡志強在的時候,他會不停地跟臺中市的黑道宣戰。但盧秀燕她從頭到尾都躲起來。為什麼?因為不想跟負面新聞做連結可能是作為媒體人的一個訓練吧。」黃守達質疑,「但任何一個負責任的首長,不應該是這種思維,那是你新聞局長要思考的事。」
「你沒有願景,就會變成都是忠誠的公務員,為了因應各式各樣的抱怨,東挖一塊、西補一塊,那你做了 10 年、20 年,城市還是不會進步,」黃守達說,「我 4 年來看到的,就是一個忠誠的公務員,很努力,但是一直在原地踏步的市府。」
READr 於 11 月 7 日約訪臺中市新聞局,針對資料與受訪者評論提出 10 個問題,截稿前未獲回覆。更多臺中市長盧秀燕 2018 年競選政見與兌現情形,請見「政見不失憶:盧秀燕 2018 直轄市長選舉臺中市」。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