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 數據】臺灣青年赴中人數連 3 年微幅上升 疫情、美中局勢將成新變數?
【讀 + 數據】臺灣青年赴中人數連 3 年微幅上升 疫情、美中局勢將成新變數?

【讀 + 數據】臺灣青年赴中人數連 3 年微幅上升 疫情、美中局勢將成新變數?

閱讀時間 2 分鐘

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於1978 年提出「改革開放」政策,使得中國開放國門、引進外資;歷經了 40 年,中國自 2010 年起 GDP(國內生產總值) 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2012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首度提及「中國夢」,定義其為「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意味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並於同年提出史上最大投資一帶一路計畫,亦是宣告躋身「世界強國」的強烈意志。

當中國持續向臺灣青年兜售中國夢

中國的對臺政策,可分為「招商引資」(1990-2006)、「交流讓利」(2006-2015),與「普惠融合」(2015-迄今)。
在「普惠融合」階段,中國官方持續祭出「惠台 31 政策」、「臺灣學生憑學測均標成績申請中國大學」、「兩岸青創基地紛紛成立」等措施;近期,習近平更曾在 2019 年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 40 週年」,特別提及「歡迎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顯示中國的招攬對象已瞄準臺灣青年。

臺灣青年赴中比例微幅上升

中國官方鼓勵企業為臺灣人提供更多實習機會,使得每年至少有 5000 個就業和實習機會釋出,並享有就業或實習津貼。像是首次到廈門參加實習見習(1 個月以上)的臺生,給予一次性交通費補貼人民幣 2000 元,或是只要參加實習實訓的臺灣大學生,就每人每月可領取不低於 500 元的補貼。
臺灣青年是否買單呢?根據歷年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最新資料為 2018 年,2019 年 12 月 17 日公布),從 2009 年開始,30 歲以下青年的赴中人數確實有些微爬升;與此同時,30 歲到 49 歲的族群,卻出現開始下滑趨勢。

疫情與美中貿易戰成了海外青年的最大變數

因近兩年興起的美中貿易戰,利弊難料的情況下,使得全球經濟版圖出現轉變,東南亞成了企業避險的最佳首選。
2018 年臺灣有近 74 萬人在國外工作,其中赴東南亞增加 3 千人,赴中國、美國則分別減少 1千人及 6 千人。若將尺度拉至近 10 年(2009-2018 年)來看,赴海外工作的人增加了 7 萬多人,平均年增率 1.2%,其中赴中國大陸減 5 千人,赴東南亞則增加 3 萬 5 千人。
再加上兩岸關係日趨緊張、來勢洶洶的武漢肺炎,以及剛落幕的美國總統大選,對於前途變數極大的全球環境,未來,臺灣青年是否會持續選擇西進?
backhand index pointing right
快點入專題《錢進來人出去,中國讓你發大財!?》:https://www.readr.tw/project/china-company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