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透視大選能源政策】在核能跟綠能之間

【透視大選能源政策】在核能跟綠能之間

閱讀時間 3 分鐘

「人民同意,安全無虞,我一定重啟核四。」談到能源議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總是強調,2018 年公投結果,有近 600 萬人支持「以核養綠」,他將順應民心,以核能發電來扶植綠能產業;但這樣的說法,卻被總統蔡英文批評是「用命發電」。攤開兩人的能源政策也可以發現,最大的差異,就是無碳能源的來源,韓國瑜獨尊核電,蔡英文把重心放在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
韓國瑜的國政顧問團 2019 年 8 月推出第一波能源政策,最具話題性的,莫過於 2035 年乾淨能源、火力發電的發電量各占一半,且再生能源延到 2025 年後再全力衝刺。前經濟部長、韓陣營能源組召集人杜紫軍指出,再生能源現在又貴又不穩,為什麼要把便宜又穩定的核能停掉,改用再生能源?

要不要繼續用核電?

「核四真的重啟,裝置容量占比頂多 5%,剩下的 45%怎麼辦?」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就算順著國民黨的脈絡,核一、二、三機型老舊,在 2025 年前還是得陸續除役,剩下一座核四廠,並無法滿足用電需求,韓國瑜是打算蓋更多的核電廠,還是經營再生能源?如果是後者,計畫發展的種類有哪些,比例各占多少?目前都沒有看到任何規劃。 
從循環經濟的角度思考,核電價格較高,核廢料始終找不到妥善的處置方式,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范建得認為,核能應作為階段性任務的角色,中長期為了符合國際減碳趨勢,臺灣還是該以發展再生能源為主。
相較於韓國瑜的擁核立場,蔡英文的能源藍圖中,已幾乎不見核能的痕跡。立法院在 2019 年 4 月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裝置量 2700 萬瓩(27 GW)入法;在蔡英文的規劃中,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各負責 20 GW和 7 GW的發電量,其中地面型太陽光電設備和離岸風機是發展主力。
蔡中岳評論能源政策

生態綠能不衝突,需有完整檢核機制

不過,蔡中岳提醒,政府尋找適合的光電案場和離岸風場前,應該有一套完整的「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例如台東知本溼地、嘉義布袋滯洪池等地,是許多保育類動物及候鳥的覓食繁殖區,如果事前能避開生態熱點,輔以配套方案,生態與綠能並非一定會相互衝突。 
政府訂定 2025 年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也讓不少業者大喊吃不消。范建得表示,臺灣基礎設施不足,關鍵技術須由國外技轉,商業模式又太弱,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本土產業鏈很難建置完善。他建議政府應協助帶動綠色融資,吸引國際技術來台。
在韓蔡爭辯能源配比之餘,范建得指出,臺灣能源政策最大的問題,就是被屏除於氣候政策的討論之外,兩黨候選人應投入更多心力,針對整體能源系統未來的轉型,定調一個更高位的決策,而非在舊有能源思維裡鑽牛角尖。
蔡中岳也說,許多國外業者來台投資,例如Google、思科,都指名他們的供應鏈得用更多的綠電,而非核電,如果綠電供應不足,影響的不只是環境,還有臺灣的國際競爭力,「我們不能只談能源,卻不看臺灣的未來。」
看更多議題: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