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俄烏戰爭的第二戰場:臺灣成假訊息受害者  攻擊美國、仰賴中國成主力

俄烏戰爭的第二戰場:臺灣成假訊息受害者 攻擊美國、仰賴中國成主力

閱讀時間 9 分鐘

報導重點摘要

  • 各地流傳的假訊息通常與該國的文化歷史背景息息相關。READr 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合作,從兩個路徑探索:什麼樣的假訊息可以跨國傳播?這些跨國傳播的假訊息與實際的戰況如何扣連?另外,什麼樣的假訊息又是臺灣獨有?為什麼臺灣會出現這樣的假訊息?
  • 俄羅斯長期對烏克蘭進行認知作戰,在此次俄烏戰爭中,「假訊息」也成為兩國相互對抗的利器,在跨國傳播假訊息營造的平行時空裡,俄羅斯出兵具有正當性,且戰果「豐碩」;有關烏克蘭的假訊息,則挪用不相關的舊照,宣稱為俄烏戰爭下的平民受難者。
  • 跨國傳播的假訊息順應當地社會脈絡,利用相同素材,演變出符合國內情勢需要的文本,進一步達到政治需求,臺灣也面臨假訊息攻擊,加深國內對美國的不信任感。
瘦骨嶙峋的受難者並排而立,身無一物、下腹肋骨突出,彷如正遭受集體酷刑,該照片在 Facebook 上流傳,並配上這樣的註解:「他們是烏克蘭人,在其共產主義政權下有 700 萬人死亡。」呼應了俄羅斯總統普丁宣示的出兵理由:要解放遭受「種族滅絕」的頓巴斯地區,並讓烏克蘭「去納粹化」。
該篇文章在 2 月 12 日發布,迅速獲得超過 1500 次分享,包括:「該死的共產黨員」、「因為左翼和全球主義是勝利的一方,而勝利的一方總是主宰著敘事,『官方』版本,審查和隱藏他的所作所為,你永遠不會在好萊塢看到關於它的電影。」
不過,實際上該照片為二戰期間奧地利納粹集中營的囚犯,已在烏克蘭流傳超過 4 年;如今隨戰爭發生再度瘋傳。
烏俄開戰至今逾一個月,烏克蘭關鍵首都基輔仍未被攻破;但在假訊息營造的平行時空裡,俄羅斯在開戰第一天就攻下基輔、哈爾科夫等重要城市。
全球的事實查核機構為俄烏戰爭再次開啟大型合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表示,與上次 COVID-19 大型合作經驗相比,這次更進一步多了「重複假訊息」的標記。
發起合作的事實查核組織西班牙 Maldita 安排了一位專職人力,每天確認來自全球各地的事實查核報告,查看有沒有重複的內容。除了能讓事實查核更有效率,也能迅速觀察到哪些假訊息同時在全球各地流傳。
各地流傳的假訊息通常與該國的文化歷史背景息息相關。READr 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合作,從兩個路徑探索:什麼樣的假訊息可以跨國傳播?這些跨國傳播的假訊息與實際的戰況如何扣連?另外,什麼樣的假訊息又是臺灣獨有?為什麼臺灣會出現這樣的假訊息?
我們發現,跨國流傳的假訊息大多與戰況有關,在「立場」方面呈現烏俄雙方的激烈交鋒,與實際戰況相比,也自成一個奇異的平行時空;而當跨國假訊息流進臺灣,又會被加上獨特的語境,一邊操縱社會對美國的不信任感,同時加深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俄烏資訊戰:隨戰爭演變,不斷強化的假訊息

截至 3 月 17 日,近 2000 篇事實查核報告中,跨國流傳的假訊息數量約佔一半我們深入解析開戰後首週的近千篇假訊息,有 86 個「範本」假訊息在不同的國家流傳。
關於戰爭的各種訊息,在世界各地傳播,猶如實際戰場的延伸,兩方都試圖影響外界對戰事的認知。俄羅斯不斷塑造烏克蘭正進行種族滅絕、美國在烏克蘭境內設生化武器研究室,以及強調其快速佔領烏克蘭各大城市;有關烏克蘭的假訊息,則傳出大量不相關事件的舊圖,宣稱為俄烏戰爭下的平民受難者,達到感性訴求。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宗翰分析,開戰前,雙方主要在塑造對自己有利的環境,俄羅斯希望開戰,就會塑造出兵的正當性,包括指稱北約軍隊不斷東擴,甚至傳出包圍俄羅斯的訊息,「俄羅斯就會說我是被威脅的一方,(北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我不得不出兵。」
烏東地區戰火已經持續 8 年,是此次戰爭的前哨戰,俄羅斯控制頓巴斯地區,並且長期釋出假訊息,不斷塑造出兵的正當性,吳宗翰舉例,包括烏東地區人民被虐待,烏克蘭政府準備以核武器攻擊當地等,「俄羅斯塑造出我們遭遇更大的威脅,所以我一定要反擊。」當這些假訊息搭配目前局勢、新聞順勢操作,達到對俄羅斯有利的成效。
而站在俄羅斯對立面的烏克蘭,則盡可能放大俄羅斯問題,以尋求外部支援。吳宗翰指出,戰爭初期烏克蘭盡可能曝光被攻擊的很慘、平民受傷、屍體等照片,達到感性訴求。
但吳宗翰也提到,戰爭演變到現在,情勢慢慢逆轉,社會凝聚力也變高,反而比較多訊息是在強調烏克蘭抵抗成功,俄羅斯軍隊一下就被打跑,「當然實際也可能有這狀況,但整個訊息成分、誇張程度,可能超出實際狀況。」
進入戰爭狀態後,「戰爭現況」成為最廣為流傳的假訊息。吳宗翰舉例,假訊息強調俄羅斯進攻迅速、強大,符合大家過去印象,同時,烏克蘭當時也確實很多城市迅速被攻擊,因此營造出烏克蘭就是如想像中的弱。
吳宗翰解釋,俄羅斯進攻的假訊息,一種是強調進攻者迅速,讓被攻擊者失去抵抗的意識;另一種則是正面說服,宣稱當地人歡迎俄軍,兩種假訊息在戰爭演變下,不斷交互使用。
但另一方面,當戰事陷入膠著,俄羅斯軍隊在哈爾科夫、基輔的入侵企圖均被擊退,假訊息仍試圖營造俄羅斯軍隊的勝利,包括宣稱俄軍已經佔領哈爾科夫、基輔市中心廣場被炸毀,甚至傳出澤倫斯基已經逃走、遭斬首的假訊息,企圖利用烏克蘭社會過去對政府的不信任,操作風向影響民心。
而在國際情勢上,隨著戰爭開打,西方各國紛紛加入制裁俄羅斯行列,從經濟、工業、運輸等面向切斷俄羅斯與世界的聯繫,甚至發表聯合聲明,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當中剔除特定的俄羅斯銀行,確保其與國際金融體系脫節。
而被外界認為親俄的中國,始終保持曖昧態度,在俄烏戰爭初期,聯合國譴責俄羅斯的表決裡,中國選擇棄權,至今俄烏戰爭持續一個月,聯合國特別會議再度表決要求俄羅斯停止侵犯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國同樣選擇棄權,而非明確的表態「支持」或「不支持」。
中國國防部日前發聲明指出:「中國並未向俄國提供軍援。」但也同時呼應俄國說法,指控美國在烏克蘭進行生化武器研究,要求華府「給世界一個交代」。
中國在現實世界裡曖昧不明的態度,在假訊息建構的世界裡,呈現的卻是俄羅斯獲得中國強而有力的支持,例如中國國防部宣稱,「他們隨時準備支持俄羅斯,以防美國和北約進行軍事干預。」
此外,更有假訊息造謠西方國家退出北約、美國演員史蒂文·西格爾(Steven Seagal)加入俄羅斯軍隊等。
「戰爭假訊息配合認知作戰,對進攻者有較大成功的可能性。」吳宗翰表示,俄羅斯長期進行認知作戰,最終目的就是塑造對攻擊者有利的環境,包括利用分化、強化對某些事情的認知,讓該社會分崩離析。

克里米亞認知作戰成功  俄羅斯這次卻操作失敗?

「俄羅斯塑造出兵的理由,不是現在才開始,早在 2014 年烏東地區情勢緊張,(假訊息)就一直存在。」吳宗翰表示,烏東獨立地區長期被俄羅斯高度控制,當地很多假訊息內容,包括美國將幫助烏克蘭攻擊烏東地區、烏克蘭政府屠殺當地人、烏克蘭政府準備以核武器攻打烏東等。
他進一步解釋,烏克蘭社會存在嚴重分歧,包括烏克蘭人及俄語裔人之間的激烈對抗,在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的例子中,俄羅斯製造兩者的對立,將俄語裔人對俄羅斯的親近感,轉化為政治支持,演變成克里米亞 97% 民眾贊成「脫烏入俄」的公投,俄羅斯成功併吞克里米亞。
不過,吳宗翰認為,俄羅斯長期對烏克蘭進行認知作戰、分化社會,在 2014 年爭奪克里米亞半島中獲得成功;但在此次俄烏戰爭裡,「分化反而不是重點,或說沒有達到俄羅斯要的效果。」
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烏東地區進行同樣的分化操作,但不同的地方在於,俄羅斯有別過往在旁邊煽動的角色,而是直接開戰,成為攻擊的一方,「一旦進入戰爭後,是很直接的死傷問題,你應該直接攻打(親近西方的)西烏、首都,但實際上親俄的城市,哈爾科夫、敖德薩等,都被打得很慘,這種演變下,分化起不了作用,平民實際感受就是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
俄羅斯不僅沒達到分化烏克蘭社會的目的,甚至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支持率也節節攀升。澤倫斯基當選初期獲得 7 成的支持率,卻一度因為社會改革不力,在擔任總統不到一年時,就有 62% 的民眾不希望他競選連任。
不過,隨著俄烏戰事演變,澤倫斯基支持率大大提升。根據烏克蘭非政府組織社會學評分團(Rating Sociological Group)2 月 27 日的民調數據顯示,澤倫斯基的支持率高達 91%,創下其當選以來最高的支持率。
吳宗翰認為,即便俄羅斯操作假訊息,破壞人民對烏克蘭政府的信任感,或許開戰前有某種程度的成功,「但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政府回應得很好,反而增加社會凝聚力,所以(俄羅斯認知操作)可以算是失敗。」

量身製作的假訊息 趁亂入侵臺灣

除了同樣的假訊息文本在全世界傳播,各地也會因為不同的「民情」傳播只有該地方獨有的假訊息,「每個地方因應不同需求,擷取事件當中不同成分,重新改造成他想要的東西,利用假訊息,成為國內政治操作手段。」吳宗翰指出。
從 IFCN 的事實查核報告資料庫中可以發現,此次俄烏戰爭在臺灣流傳、與國際重複的假訊息約佔六成;而臺灣獨有的假訊息佔了四成。吳宗翰分析,流傳於臺灣的戰爭假訊息,很大一部分從中國媒體報導、微信、抖音轉載而來,「當有人刻意轉進臺灣,一定是針對臺灣社會想講什麼,包括『疑美論』。」
從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布的假訊息查核報告裡,可看出在國際間流傳的俄烏戰爭假訊息,轉進臺灣時,在訊息操作上更符合臺灣社會脈絡。「對我們來說有兩個戰場,一個是全球的戰場,一個是中文世界的戰場。」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觀察,臺灣流傳的假訊息會利用國際流傳的素材,加一句中文的傳言,轉而攻擊國內政治人物。
她舉例,國際流傳的假訊息影片著重戰爭慘況,傳遞反戰、支持烏克蘭訴求;但到中文語境後,變成:「我們不要再抗中保臺了,看看烏克蘭的下場!」;烏克蘭官員貪生怕死逃走的假訊息,流到中文世界後,變成:「看看蔡英文這些抗中保臺的官員,也會像烏克蘭的官員一樣逃走。」
同樣類型的假訊息,還包括利用烏克蘭車隊遭俄羅斯襲擊的假訊息,宣稱:「不要不知死活地一天到晚喊打喊殺地搞臺獨,刺激中共,否則一旦戰爭開打,下場也將像烏克蘭士兵一樣悲慘。」或是批評美國:「地球上只要有戰爭,邪惡美帝就是第一贏家!沒有戰爭也要製造國際危機,挑起戰爭。」
即便部分訊息內容並未直接提及國內情勢,但吳宗翰認為,假訊息的選擇就已經在影射臺灣狀況,「烏俄戰爭這麼多事情,為什麼特別講澤倫斯基跑走?從操作者挑出的特別事件,其實在影射一旦國內發生戰爭,政府可能也會跑走。」
不過,他強調,假訊息流傳背後目的複雜,包括誤傳、單純反戰、蹭流量,戰爭進行到現在,其實還難以分辨假訊息散播者的背後用意,但當許多訊息從中國轉載而來,當然不能排除有人透過這渠道,企圖影響臺灣社會民心,甚至藉機打擊臺灣人對美國的信任。
俄烏戰爭仍未停歇,假訊息持續流竄各地,混淆外界認知,甚至企圖在臺灣另闢戰場,當真相晦暗不明,假訊息就有機可趁,成為燎原的星火,讓戰火煙硝不息。
在混沌不明的戰事下,你能分辨真偽嗎?不如透過測驗來檢視,你是不是也受騙了?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引用資料

國際事實查核組織聯盟(IFCN)針對俄烏戰爭的事實查核報告資料:此報導採用截至 3 月 4 日,共 1005 篇事實查核報告,並進一步分析跨國流傳的重複假訊息。
紐約時報即時戰況報導
衛報即時戰況報導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