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讀 + 資料】從路名認識臺灣很難?14% 街道名稱與中國城市名一樣

【讀 + 資料】從路名認識臺灣很難?14% 街道名稱與中國城市名一樣

閱讀時間 2 分鐘

3 天前,Facebook 上出現一個名為「台灣阿北—柯文哲」的粉絲專頁,聲稱要讓外界重新認識柯文哲,其推出的首支影片「認識台灣很難嗎?從路名找真的很難」中,柯文哲一邊遊走臺北街頭,一邊感嘆:「住在臺灣,路名卻是中國的省份和城市名,你們會不會覺得很奇怪?」希望網友提供道路正名的意見。雖然粉絲團上線半天後悄悄下架,但已經在網路引起熱烈討論。
從臺灣路名的變化,可以一窺歷次掌權者的統治痕跡,READr 從內政部的全國路名資料與中國現今各省份、直轄市、特別行政區、自治區及所有次級轄市的名稱進行對照,發現全臺有 14% 的街道名稱與中國城市名一致,其中最多落在臺北市,占比超過三成,接著是嘉義市與新竹市。
但從資料中可以發現,單就「與中國城市名同名」為標準,會出現很多需要商榷的例子。如統計上與中國城市相同路名最多的是 中山路(109 條),其次是復興路(92 條)、民權路(77 條),這些都很明顯不是直接移植自中國地名。
以「復興」為例,復興區是中國河北省邯鄲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在臺灣則可於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等 19 縣市找到以 復興 命名的路名。出於政體上的殊異,「復興」在臺灣與中國代表完全不一樣的含義,道路正名的第一步,可能得先行定義「與中國城市名相同」的標準。
路名定義的困難,還包括如今仍可在臺灣的路牌上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去撤銷的省份、城市名。舉例來說,高雄市的 熱河一街、察哈爾一街,或是臺東縣和臺中市的 綏遠路、高雄市的 綏遠一街 等路名,都和舊中國省份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同名,此三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年成立後陸續撤除;臺灣路名如果要修正,範圍該如何訂定,也待大眾討論。
針對道路正名引發的爭議,柯文哲回應,依照北市相關自治條例及行政規則,提案與通過的門檻人數都蠻高,目前規定要 5 分之 1 住戶提案,4 分之 3 通過,「跟修憲門檻差不多」。改路名相當困難,這次的影片是希望把議題拋出來,讓大家討論一下。無黨籍北市議員林穎孟則指出,柯市長如果想修改道路名稱,可依循《臺北市道路命名及門牌編釘自治條例》,直接提案進議會,「無需透過連署」。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