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記者筆記:READr 如何探索武漢肺炎的假訊息(上)

記者筆記:READr 如何探索武漢肺炎的假訊息(上)

閱讀時間 5 分鐘

(本篇記者筆記內容曾在 7 月 12 日 Hack/Hackers Taipei 小聚分享過!此為文字版本~)
現在好像流行結論先講。這篇會分享的內容有:
  • READr 到底做了什麼?
  • 形式呈現有什麼考量?(及 d3 工具 Observable 小介紹)
而下篇會分享:
  • 這個題目是怎麼來的?
  • 資料選擇、處理和分析(及不知道誰會用得上的小撇步)
  • 從資料到報導,可以更好的地方

READr 出了 2 篇關於武漢肺炎假訊息的報導

除了病毒之外,還有一個跑得比病毒還快、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散播到全世界的危害:假訊息。我們透過國際事實查核組織聯盟超過 5000 篇查核報告,探索這些假訊息的樣貌與實際的危害。它們不但造成實際的死傷,甚至加劇了種族歧視,而全球各地隨著文化民情不同,有著不同的假訊息面貌。
除了資料以外,我還採訪了印度、美國的查核記者,由他們來聊聊假訊息帶給當地的影響。當然還有臺灣,臺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總編審陳慧敏分享了非常精彩、臺灣獨特的假訊息樣貌,而從這些資料中也可以發現臺灣防疫做得好與需要加強的部分。
我們總共出了 2 篇報導:第一篇是〈看得見的病毒〉,全面解析武漢肺炎的假訊息;第二篇是視覺化的版本〈五千篇事實查核報告分析:武漢肺炎假訊息戰役〉。
個人覺得這次做得非常過癮。從資料處理、採訪、到跟設計師和工程師的討論,採訪與資料處理、資料呈現不斷互相詰問,雖然最後還捨棄了很多角度來不及做,但總體來說是我自己收穫滿滿滿的一次經驗。

形式呈現的考量

這兩篇報導分別採用了不同的形式,其實也正是因為想強調的主題不同,風格又很不搭(XD),所以才決定拆成兩篇。
看得見的病毒〉除了報導以外,開頭是一個拉霸機的遊戲,讀者可以按下按鈕,輕鬆產製假訊息,而隨機出現的荒謬組合,還有很多是真實存在的假訊息。
對 READr 來說,形式也是內容的一部分。通常我們會去思考的路徑是,有什麼東西是既有的報導形式(文字、照片、影音)沒辦法解決的問題?透過讀者「體驗」有沒有辦法達成?
單看單則假訊息本身,可能會因為假訊息內容的不同而出現各種情緒;但一次看超過 5000 則就不一樣了。我自己在清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謠言的無厘頭和隨機性,例如換了一個主詞,就是一個新的謠言,才有了做拉霸機的想法,想把清資料的過程中,所感受到誇張、荒謬、不可思議傳達給讀者。
另外,這篇報導有一批很好的資料,鮮少有人分析,還能把這個議題的角度從個案拉到更宏觀的視野。要怎麼呈現才不會浪費?這是想要做視覺化版本〈五千篇事實查核報告分析:武漢肺炎假訊息戰役〉的初衷。
但其實這 2 個視覺呈現的風格超級不搭的。所以同事提議拆成兩篇,一篇走深度,一篇走廣度,所以在主文以外,我們也為了展示這批資料額外寫了一個新的腳本,好好地為這批資料說一個故事。

視覺化篇:為資料找到最適合的敘事方式

國外媒體公布資料新聞年度作品、資料新聞或視覺化相關獎項開獎時,READr 都會在內部開讀書會一起看這些作品。每次開讀書會都很興奮,覺得這個專題好棒啊、那個圖表好美、這做起來感覺超酷的,都會存起來,等待適合的題目到來。
這次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遇上一批很適合的資料!
但經過這次的製作過程,深深感覺到,如何視覺化除了看資料的特性以外,還要看資料的內容。就算形式適合,資料內容不適合(例如畫出來的圖焦點太多、例外太多⋯⋯都會搶走讀者眼睛的注意力),或是手機版沒有好的解決方案,都只能忍痛放棄。
來源:READr 截圖
為了這批資料的呈現,從要用什麼圖比較好就討論了很久。這時候,「試菜」的過程就很重要。單看別人的作品,只能看到形式,因為這個形式套入實際的資料,不一定會符合。
READr 的資料新聞專題,處理資料的工作通常是記者本人。但在形式呈現上,比較複雜的圖表,通常會交給會寫 d3.js 的前端工程師。這次就碰到這樣的問題:試菜要怎麼試?如果是工程師試,他接手資料之後要多久之後才能畫出供討論用的範本?
為了加快速度,市面上現成的套件就成為好幫手。例如 Highchart、Flourish、infogram,只要把資料清理成相應的格式,圖就自動化出來了,這些工具我相信大家應該都很常用。

推薦工具:d3 圖表網站

另一個要推薦的是 d3.js 的圖表網站:Observable。只要搜尋想要找的圖表關鍵字(例如 map、line、bubble 等等)就可以找到相應的圖表。而且 code 都在上面!這次我就是透過工程師的協助,幫我看了一下 Observable 範本裡的 code 的意思,找到資料的格式跟可以改動的地方,不到 10 分鐘就可以寫出一張 d3 圖表。
搜尋相應的關鍵字就可以找到一大堆圖
重點是除了圖以外,連 code 都在上面!可以儲存(按愛心)、fork 回去用(登入之後你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收集冊),是超強大的工具。
文章裡有圖有 code 還可以下載 svg
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修改裡面的 code,直接跑出資料成果,看是要用 code、嵌入碼、下載圖片、或是下載 SVG 進繪圖軟體加工都可以。
決定了圖表形式之後還沒完。資料實際跑出來之後,每一個點點代表的意義、大小代表的意義、顏色、腳本怎麼走比較順,我們製作團隊 4 人一起開了非常多次的會。
這裡特別想提的是,一般新聞的工作流程,常常是記者寫好一篇報導,然後把彈性放在工程師和設計師身上。但內容的撰寫也應該要有彈性。這裡的內容不是指報導的內容,而是寫法。記者應該要能配合新的視覺敘事方式重新撰寫內容;也要能在討論過程中提供足夠的資訊,確認呈現形式都有達到目的(例如:這張圖表的形式有沒有準確傳達你想要傳達的意思)。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