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只是第一步:歐巴桑聯盟組黨 Q&A

閱讀時間 8 分鐘

    記者 / 劉子維  攝影 / 王漢順
    由純女性候選人組成的政治團體「歐巴桑聯盟」,在 2018 年九合一選舉拿下 8 萬多票,位居得票數第 6 名政治團體。歐巴桑聯盟總召張淑惠表示,歐巴桑聯盟官方及候選人的 Facebook 粉絲頁按讚數在選後仍持續上漲。
    選後不到一週,歐巴桑聯盟即宣佈要籌組政黨。「我們是玩真的!」張淑惠堅定地說。歐巴桑聯盟的短期目標是希望 3 到 6 個月內完成組黨。
    歐巴桑聯盟以推動教育改革的親子共學團為基礎。親子共學團運作 5 年多,在臺灣有大約 1200 個家庭參加。在親子共學團時期,這些「地方媽媽」就已經成功向台鐵爭取到設立親子友善車廂,也在公園遊具改良、藻礁保育等議題上有所斬獲,那為什麼還要成立政黨進入制度內?張淑惠務實地說,成立政黨後的政治獻金、立委選舉得票率達 3% 可以領到的政黨補助款,是目前靠小額募資的歐巴桑聯盟日後能展望的重要資金來源。
    再者,歐巴桑們若要持續發揮政治影響力,就不能只在選舉前幾個月出現。張淑惠表示,團隊已經著手規劃在每個選區成立工作坊,由認同歐巴桑聯盟理念的成員共同在地方政治、教育、環境等議題上耕耘。未來也會加強在網路上的宣傳力道。歐巴桑們不希望打造政治明星,希望能貫徹小民參政的理念。

    「理念、理念、理念」

    張淑惠多次談到「理念」:「雖然歐巴桑聯盟在參選,但如果以理想的堅持度來看的話,我們還是像個社運團體。」歐巴桑們很重視討論,藉由多次且縝密的討論凝聚出共識。對於組黨,不管是對團隊內部或外部,張淑惠都是「步步為營」,她說:「因為你這一步走錯,你想快速求認同、求勝,那你可能就踏入人情政治的循環而不自覺。」
    高舉理念大旗的歐巴桑聯盟初試啼聲,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助理教授翁履中認為她們的成果算是很不錯,但翁履中表示,未來歐巴桑們要壯大,「形象牌」還是很重要,因為歐巴桑們最大的弱點就是「素人」──沒有人知道她們是誰,就算候選人政見講得很好,選民也不確定投下這一票後,她是否有能力把這些政見落實,而且選民完全無法從過去的背景看出這個人可不可靠。但這個弱點也是最容易翻轉的,「歐巴桑有賣點,可以在特定選區抓到重點議題,接下來她們需要累積的是形象和知名度,只要做到這兩樣,一定可以在地方型的選舉獲勝。」
    「歐巴桑聯盟」這個響亮的名字,會因為組黨改變嗎?如果繼續稱「歐巴桑」會否影響男性入黨?張淑惠說,目前暫時討論出一個名字──「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小有小民、小孩的意涵,在原本歐巴桑的基礎加上「小民參政」的參選目標,就成為這個聽起來甚至有點國際化的「小歐盟」,張淑惠笑著補充。

    女性參政向前走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周碧娥分析「歐巴桑現象」,她表示,這樣純女性組成、而且以女性身份和角色參選的政治團體,在臺灣是前所未見的。
    聯盟以「歐巴桑」為名,翻轉「歐巴桑」等於「家庭照顧者」的形象,希望將女性關心的議題帶入政治場域,而不只是複製男性關心的議題,周碧娥認為這是歐巴桑聯盟參選的重要意義。

    「非典型候選人」

    「我一開始對選舉是非常不熱衷的。」代表歐巴桑聯盟出征台中市北區的候選人何語蓉表示,最初她將參選定位為「社會運動」,不認為自己能選上,而是覺得如果能在競選過稱中宣揚理念就很好。
    直到 2018 年 8 月,歐巴桑聯盟 6 位在台中的候選人透過全民集資,募得一人 20 萬新台幣,也就是 120 萬的保證金,正式登記參選後,她才有了「以選上為目標」的使命感:「因為那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了⋯⋯,很多對政治冷感、對政治絕望的市井小民捐錢給你。很多人不碰政治不關心,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可能改變,但因為我們,他們願意相信有一些可能性。」
    雖然得票率是歐巴桑聯盟中最高的,但何語蓉並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她參選的台中市北區,三席的議員席次長期由藍綠兩黨擁有。本次選舉,北區小黨和無黨籍候選人總得票率只有 13.88 %,比「落選頭」民進黨籍范淞育的 15.32 % 還要少。
    北區最高票當選人、國民黨籍的陳文政認為,候選人要有政黨提名才有利選情。他說何語蓉是「非典型候選人」──她不掃街拜票、不辦造勢晚會。陳文政曾經在市場看到何語蓉宣講,覺得她很特別。除此之外沒有交集。
    何語蓉也說,她不會遇到大黨的候選人,「他們坐在高高的宣傳車上,或造勢晚會的舞台上,我們是騎腳踏車或在街邊宣講。」「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沒有錢。你身體是有限的,跑到累死了還是有人說沒看過你。」
    何語蓉參選時遇到的困難,也是其他 20 位歐巴桑候選人的困境──經費不足、人力不足與知名度不足,尤其歐巴桑聯盟不管是個人或是團體都沒有知名度。
    對於知名度與人力,「用錢砸」是臺灣選舉慣用的方式,所以最終左右選舉的關鍵落在經費,卻也成為小黨的瓶頸。何語蓉在此選舉總花費大概 10 萬(不含選舉保證金),印製文宣品佔了大半經費。買不起看板廣告也無法花錢請工讀生的歐巴桑們,動員親友和志工到街上發傳單宣傳。歐巴桑聯盟候選人選舉的花費在 3 萬至 40 萬台幣之間。本次地方選舉拿下 16 席議員、得票率是全臺第三大的時代力量,平均每一個候選人的選舉花費是 100 萬,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敏說,這樣的資金已經很吃緊。 

    優勢與挑戰

    前綠黨召集人李根政表示,對比一般小黨是因為選舉而集結,歐巴桑聯盟是以遍布全臺的親子共學團為基礎持續運作的組織。張淑惠也表示,親子共學團長期投身他們關心的議題:「如果我們選上民代,我們就可以有公部門的資源和協調、監督的各種權力,就可以把我們本來想做的事情做好,這種動力很強大,就很難消失。」
    歐巴桑們還有一個強大的優勢就是「絕對政治正確的發言權」,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惠敏說,歐巴桑們身為家長,對於親子和教育的議題有絕對的發言權。
    歐巴桑們成立政黨可能面臨什麼挑戰?翁履中分析,歐巴桑們在這次選舉中拿到 8 萬多票,但不可忽略這次選舉一個很重要關鍵因素──選民對中央執政的不滿,「賭爛票是會亂流的,它是最難分析的,因為它是看心情,今天可能投給歐巴桑,下次可能不見得。」因此在歐巴桑標榜理念為先的運作模式中,如何吸引到更多支持者,是她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周碧娥表示,歐巴桑聯盟雖然獲得 8 萬多票,但她們推出了 21 位議員候選人,平均得票不能算多。「選舉結果比我們預期的不好⋯⋯成立到選舉,其實才 11 個月。但是真的是失望的,我們認為還可以有更好的成績。」張淑惠說。
    時代力量的秘書長陳惠敏則認為,成立政黨就是為了勝選,希望進入體制內造成實質改變:「政黨的內聚性是建立於對議題的最低標共識上一起努力。剛好歐巴桑是反過來的,她們是基於對單一議題的高度共識,」政黨不能像社運團體挑議題發聲,歐巴桑聯盟未來可能要在不同議題上表態,她們「接招」的能力還有待觀察。

    受限的資金與制度

    歐巴桑聯盟即將成為臺灣的小黨之一,位於不同政治光譜上、主要訴求也不盡相同的小黨,卻有相同的發展瓶頸。
    「難就難在前面就有兩個巨大的黨,資源、能力、黨員數都遠遠超過其他黨的規模。」陳惠敏直言。范雲認為「參選門檻過高」是小黨面臨的共同困境,社民黨召集人范雲表示,「如何降低金錢對臺灣選舉的影響程度」以及「媒體有沒有給予候選人公平曝光的機會」是臺灣選舉需要檢討的部分。
    新黨新媒體工作群召集人蘇恆先指出,政黨要能發揮影響力,必須在國會有席次,她接著說,但現行立委「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制度,使得選民更傾向投給「當選機會大的黨」,不只是新黨,這個制度也影響到其他小黨在立委投票的競爭力。
    而李根政認為,資源不足沒辦法讓黨員長期在地方耕耘,是綠黨的一大弱點,曾經有綠黨候選人被批評「選完就消失」,但其實他們是因為沒有政黨資金支持,必須回歸本業以謀生。
    台聯現任組織部主任周倪安也認為資金是台聯的一大挑戰,曾經是臺灣第四大黨的台聯,在 2016 年立委選舉中全軍覆沒,得票率也沒有達到領政黨補助款的門檻,只能黯然資遣黨工,靠募款維持基本營運。

    老牌小黨看新興小黨

    周倪安表示,已經 18 歲的台聯,在 2008 年就提出「第三勢力」的口號,但人民還是「忍痛投藍或投綠」,經過十年,人民漸漸擺脫藍綠思維,小黨開始有生存空間,而且一些在藍綠兩黨可能難以出頭的人,加入小黨反而多了曝光機會。但周倪安也指出,太多小黨競爭有限的選票,「選民都投到了自己已喜歡的候選人,但票數不足,大家都沒當選。」
    主張終極統一的老牌統派政黨新黨表示,近幾年因社會運動興起的政黨大部分是泛綠政黨,在選民意識形態基本已經固定的情況下,這些泛綠政黨對新黨的選情影響不大。

    小黨組聯盟合作?

    歐巴桑聯盟在宣布參選之前,有其他第三勢力小黨希望徵召她們入黨,但她們因為擔心無法保持對議題的主導性而拒絕。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惠敏表示,外界期待小黨結盟,「但結盟的話,那個黨的性格就會長不出來。所以對時,代力量來說,我們尊重所有的小黨,但希望長出自己的個性。」
    范雲則認為,理念相近的小黨可以合作。長期研究臺灣小黨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也建議,小黨要在 2020 年選得好,唯一可能的是小黨之間合作,當然小黨可能只是共同對主流政黨不滿,不一定有共同的立場,但在沒有協調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相互分票。
    羅達菲表示,從 2018 年的選舉結果來看,小黨在候選人數量及得票數都表現亮眼,雖然仍無法撼動兩大黨主宰的局面,但第三勢力小黨當選議員能把以往被主流政黨忽略的聲音帶進地方議會,鞏固了地方議會的基礎後,2020 年的全國性選舉會是小黨的另一次機會。
    范雲以「戰國時代」形容臺灣小黨現況,她認為大黨的死忠認同者在萎縮當中,對兩大黨的不滿程度應該會呈現上升的趨勢,「臺灣的小黨還會蓬勃發展一段時間」,但是在「無黨籍、素人、小黨之間(做選擇),臺灣人民會走向何方還很難說。」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