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客座總編面對面】卓致遠:找到有價值的東西跟吸引讀者去看有價值的東西是兩件事

閱讀時間 6 分鐘

之前我們邀請到身為使用者體驗設計總監的卓致遠來挑選新聞!他曾經抱怨政府的報稅系統太難用,進而參與其中,提案改變報稅軟體。從使用者的位置去看一件事可以怎麼做,除了正反兩面的意見之外,嘗試找出第三種觀點。
READr 小編:平常有看新聞的習慣嗎?
卓致遠:只看 facebook,因為這次的任務才特別去找我想知道的新聞。平常對一些新聞會有意見、對一些議題也會有自己的看法,看哪些東西自己可以出手、做一下。
READr 小編:一天選 3 到 5 則新聞對你來說會太多嗎?
卓致遠:看工作量啦!所以我常常壓線,可能到晚上 10、11 點才發文。早上在捷運上就會看哪篇可以寫,可以的就存起來,存了好幾篇,晚上再來看哪篇比較有感、可以怎麼寫。
READr 小編:看你的引文常常會從「使用者角度」來撰寫,這個還滿有趣的,因為大多數的人可能會從自身經驗或讀者的角度來看整個事件。會這樣思考是從當使用者經驗設計開始嗎?
卓致遠:當使用者經驗設計師之後就會發現,你的觀點、你看到的東西,跟使用者看到的是兩回事,所以就變得比較會去找其他觀點、用其他觀點來想事情。你其實不是要寫他(使用者)想看的,而是要提醒他有這個觀點。
愛家公投辯論出現假反方那篇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護家盟不對、不可以,但我就會覺得這件事好啊!很可以,問題是這件事要怎麼演,我等著看,是一齣非常精彩的戲(笑)。如果大家都存反面觀點來看的話,那我有沒有可能從正面觀點給你們看?
還有普悠瑪那篇。大家一直在罵 ATP 燈號、罵司機需要探頭出去看燈號這件事,我就想說到底是哪個設計師會把燈號設計在那裡?但設計師又不是白痴,所以那個燈號應該不是給司機去看的,那到底是設計師誤解了?還是理論上不需要去看這個資訊(ATP 燈號)?可是後來覺得 ATP 燈號可能跟車速有關,當下需要判斷才探頭去看。當他事情已經很多,卻又要去做其他判斷時,那題目就會變成注意力的問題了,上面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給指示,讓他分心去做判斷。其實就是去想這件事。而不只是去罵這件事。
使用者經驗設計只是從使用者的觀點去看到另外一個問題,可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READr 小編:你有說到可以從不同觀點切入,但我有想過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媒體給的資訊或觀點不夠多元,所以讀者從媒體接收到的觀點就是那些?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卓致遠:我覺得是資訊太多,而且它(媒體)很明顯是站在⋯⋯就是兩邊吧,議題的兩邊,沒有第三個選擇。
設計師是當你碰到兩個選擇時,會試著去找第三個選擇。難道只有對跟錯嗎?有沒有可能有第三個可能?譬如辜仲諒黑豹旗,有人挺辜仲諒、有人罵辜仲諒,但難道這件事只有挺跟罵兩件事嗎?有沒有可能有第三個觀點。
換觀點是需要思考的。可是現在看新聞多是在臉書上,臉書是一個輕鬆的社群,不是拿來動腦的,使用者這時候可能在搖搖晃晃的公車上,偶爾看一下,他沒有想要認真思考一件事。如果在這個時候,你要把他拉進來講一件(比較嚴肅的新聞)⋯⋯你要去想一下,這件事情不是這麼容易。
READr 小編:在任務期間看了很多新聞報導,自己有希望多新增哪些類型的新聞嗎?
卓致遠:倒是還好,但有趣的是,現在不是沒有新聞,而是新聞太多,尤其假新聞比較麻煩。
有些不叫假新聞,而是標題跟內文是兩件事。標題會讓你覺得很神奇、是斷章取義的,仔細看內文就好像不是那一回事,然而很多人是不看內文的。《中國時報》很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標題跟內文差了十萬八千里,下吸引人的標題,雖然會在內文會做澄清。
這些新聞好像已經在帶風向了,這些風向可能會影響我們去做決策、判斷事實,會覺得天啊這是我們的自主判斷,不能被風向或金錢所干涉。可是這件事情很困難,就算很困難還是需要去解決,雖然還不知道怎麼做,但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我大概只能講出有些價值是很重要的,自己會呼籲這些價值,只是怎麼讓大家願意去相信是另一回事。
READr 小編:這樣聽下來,感覺你不只會看標題,也會點進去內文耶!因為像你講的很多人是不看內文的。
卓致遠:如果這則新聞很重要,我就會點進去看,最後卻發現不是這樣!
這件事情(聳動標題與實際內容不符)很惡質。用聳動標題吸引我去看,然後降低我對你的信任度,可能幾次之後我就不信任你了,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方式。用這種方式沒有幫助,譬如我對《中國時報》就沒有信任。
我之前拍了一支影片,邀請大家一起來體會老人的行動不便。後來要 PO 文宣傳請大家來參加,我在影片裡把自己穿裝備的樣子寫上「金城武體驗老人」,結果我朋友就在下面留言生氣地說「金城武在哪?」。這我認為可以,就好笑,也有達成讓大家看完的目的。
READr 小編:就是說用比較趣味的方式來吸引大家閱讀是沒什麼大礙的,而不是靠聳動的標題。
卓致遠:對,我們要想辦法找一個吸引人的方式,又不會破壞別人對我們的信任。一是找到哪些事情是價值,另外一個是吸引人的方式。現在的媒體用情緒、恐懼、憤怒來吸引人⋯⋯我只能說這個方法很直接啦。
READr 小編:期待媒體可以成為什麼樣的角色?
卓致遠:有一個引導的方法,叫「ORID」。(編按:此為焦點討論法)
(上圖為卓致遠在白板上用畫的方式來輔助說明。)
O=Objective 事實,R=Reflective 感受,I=Interpretive 意義、價值,D=Decisional 採取行動
我們在做決定之前,會先看到事實,接著透過內心的反射,再來是我對這件事意義的詮釋,最後才會去做決定。它是一個人認知的過程。
我們要影響他(讀者)做決定,可能報導難做到這樣的程度,至少去陳述事實。但現在不能光呈現事實,要去想這個事實對哪些人會有反應?那個反應會是什麼?A 的反應是什麼?B 是什麼?C 呢?,對 A、B、C 來講,意義是什麼?讀者消化事實後可能會有社論、評論等等出現,這邊是交由讀者去決定。
一個事實該如何讓讀者看到不同的面向,跟他們所在意的是什麼東西。譬如我看到某個議題就生氣,那你要去想當我看到這個議題時,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引導思考的一個方式。
難道只停在情緒嗎?你除了不爽之外、謾罵之外,還可以想很多事情。你罵他爛,對他來講你只是千千萬萬個酸民中的其中一個,再怎麼罵都不會改變。
READr 小編:總結一下這週下來有沒有什麼感想?或是一些對 READr 的建議?
卓致遠:你們做一個新的網站、做這個實驗很有趣,這是一個值得試的實驗。
我當然沒有辦法直接說怎麼做會比較好,不過你們要去發掘中間有哪些是有價值的地方,這些價值可以怎麼樣讓讀者知道?讀者會注意到這些價值嗎?找到有價值的東西跟吸引讀者去看這個有價值的東西,可能是兩件事。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