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讀 + 資料】五月全臺都好熱!中、南、東部都迎來歷史新高溫

【讀 + 資料】五月全臺都好熱!中、南、東部都迎來歷史新高溫

閱讀時間 3 分鐘

6 月的臺灣迎來一波波梅雨鋒面,以及今年第一個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的輕颱彩雲,乾涸的土地、水庫終於能稍稍消暑與解渴。不過今年 5 月帶給臺灣的經驗可不只是 炎熱 跟 兩次縣市大跳電 的印象而已,如果觀察臺灣 13 個平地測站的月均溫,中部、南部和東部今年 5 月的溫度創近 20 年來的同期新高,北部測站則是歷史次高,略低 2018 年的 5 月均溫 0.1 度。 
從用電量也可看出端倪。在今年以前,臺電歷年每日尖峰用電的前十名,5 月的用電量從未躋身排行榜;根據臺電最新的統計,每日尖峰用電的前十名中,今年 5 月就佔了一半的席次。臺電分析,用電飆升可能有三個原因,包括外銷看俏,工業用電大幅增加;梅雨延後,炎熱高溫籠罩全台;疫情升溫,學校停課,民眾居家辦公等。
細看用電尖峰前十名,除了今年 5 月之外,另外五名全都落在去年 7 月。事實上,北部和南部測站去年 7 月的均溫,正是同期的最高溫度;東部和中部測站雖非最高溫,但也在近 20 年的平均月均溫之上。
若逐月來看 2000 至 2021 的平均溫度,還可以發現南部和東部 12 個月的歷史最高溫中,有 9 個月都落在近五年( 2016-2021 年),北部有 7 個月,中部則有 6 個月。也就是說,臺灣四個區域測站近五年的月均溫都明顯提高。
關於今年 5 月的高溫,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曾在 Facebook 粉絲頁指出,高溫主要是受到太平洋高壓過強、梅雨延遲所影響,還無法看出與全球暖化的關聯性。從近年的天氣變化頻率上,可以看見氣候變遷確實造成夏季更長、更熱,未來高溫缺水的極端氣候可能會變成新的常態。
6、7 月是否會更熱?彭啟明說,天氣系統在每個階段的變化都不盡相同,梅雨鋒面結束後,6 月的高壓和 5 月會有差異,但 6、7 月仍是高溫炎熱的夏季天氣。從過往的資料看來,2018 年的 5 月均溫雖然曾創記錄,但該年的夏季溫度就比 2019、2020 年還低。
中央氣象局的長期預報則指出,北中南東部四區域的 6 月氣溫皆接近「正常」,但長期預報仍有不確定性,須注意最新資訊。
註:北部測站為基隆、淡水、臺北、新竹站;中部測站為臺中站;南部測站為臺南、高雄、恆春站;東部測站為宜蘭、花蓮、臺東、大武、成功站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